为快速响应和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决策部署,联合东盟及有关国家科研力量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和协同研究,为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提供科技支撑,广西科技厅率先启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国际合作(主要面向东盟国家)项目申报工作”。实验室主任邓家刚教授牵头的项目组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的“中-新合作开展广西特色中药壮瑶药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评价及应用研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郝二伟研究员牵头的项目组参与申请的“基于中泰天然药材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分别获得广西科技厅首批战“疫”国际科技合作应急专项资助。
邓家刚教授团队长期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先后组建了“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及“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老挝、菲律宾、文莱、缅甸等东盟国家科研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承担5项国家科技部中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6项广西科技合作项目,举办8次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相关学术会议,举办3届中国东盟传统药物暨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技术培训班,为东盟国家培训技术人才70名,出版《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中、文版,近年来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展海洋中药厚藤、水黄皮、桐花树,农作物废弃物香蕉皮的抗病毒药效评价及活性成分研究,发现具有明显抗热带流行性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的提取物3个。
邓家刚教授领衔的项目“中-新合作开展广西特色中药壮瑶药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评价及应用研究”,将通过中新合作的方式,利用世界顶尖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抗病毒筛选平台和技术,结合中医药理论和民族医药特色,对广西的中药民族药制剂、药食两用资源、特色中药和民族药化学成分进行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评价和相关产品开发,为当前严峻的疫情,快速提供确切有效的成药制剂、预防茶饮和医院制剂,有效提高广西和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 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郝二伟研究员作为合作单位负责人参与的项目“基于中泰天然药材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广西中医药大学联合申报,通过与泰国玛希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单位合作,围绕我国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的新型病毒,利用泰方日前在防治及用药方面的成功经验,整合中科院有机所、上海科技大学在分析病毒结构及相应靶点的优势、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中药药材研究及临床应用特色、中科院曼谷创新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各方力量,联合泰国玛希敦大学开展联合攻关,研发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天然药物,完成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联合用药方案,并在广西开展临床研究。
此外,邓家刚教授还研制“邓氏预防湿瘟方:广藿香20克,金银花12克,薏苡仁30克,紫苏10克,砂仁4克,桔梗10克,五指毛桃20克,白扁豆花10克,芦根12克“,该方遵循“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经旨,根据国家颁布的方案,结合广西壮乡瑶寨多温瘴疫毒的特点,以“反性配伍,寒温和合”的立意,全部选择南药和瑶药中药食两用之品组方,使之具有芳香化湿,健脾疏滞之功用。该方已在广西联通来宾公司、南宁宸益堂等企业以及南宁、钦州、北海、北京等地的群众中使用,获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