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为深入推进传统医药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交流合作,为东盟国家培养更多传统医药研究的专业人才,12月21日,第四届中国-东盟传统药物与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技术培训班在广西中医药大学举办。本次培训班以“线上+线下”多地连线直播的形式进行,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越南、缅甸、柬埔寨等8个东盟国家的50多名学员在线参加培训。
“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密切、友好往来。”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刘昌孝院士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培训班,东盟学员能够收获更多知识、技术和技能,在东盟国家传统药物以及农作物废弃物药用资源技术开发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赵中振、南开大学教授白钢、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吕海涛、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朱国元、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侯小涛以及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院高级讲师陈佩玲博士等围绕传统药物与农作物废弃物药用价值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开展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机理、精准靶向代谢组学与中医的转化创新、新化合物的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评价等内容进行了演讲与授课。
近年,广西中医药大学与东盟国家有广泛的交流合作。在2017-2019年间,广西中医药大学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东盟传统药物暨农作物废弃物药用研究技术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广西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传统医药优势,积极应对,共获得7个应急专项资助。其中,分别联合新加坡、泰国专家申请自治区第一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攻关专项国际合作项目,获得立项。
本次培训班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主办,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承办,同时面向广西中医药大学师生和本领域同行开放,共计约200余人线上参与。